close


兩岸政治爭議歷經68年風雲變幻,從早年漢賊不兩立的正統之爭,到後來的一國兩制、和平統一、一國兩區、一國兩府,以及現在的和平發展、一中各表、一中共表等不一而足。此外,更有台獨、一邊一國的說法甚囂塵上。這些主張各有側重,對統一的態度也不盡相同,但有兩個問題卻始終貫穿,一是何為中國,二是台灣與中國的關係。

韓國人喜歡的台灣伴手禮 八德 烤肉食材

「中國」有其豐富的意涵,既有文化、歷史和血緣意義上的中國,也有政治意義上的中國。前者應該爭議不大,如果強調文化意涵,指的是中華民族、中華文化,那麼無論是兩岸同胞,還是海外華僑,都是這種意義上的中國人,也都是中國的一份子。雖然也有極端台獨主張者基隆 火鍋推薦,連這個意義上的中國都否定,但這顯然是罔顧歷史和事實。針對後者,則是當前兩岸爭議的焦點所在。花蓮 烤肉食材對大陸來說,這個中國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,對台灣來說,則是指中華民國。兩蔣時代兩岸軍事對峙、互不往來,但是兩岸政權對中國的看法並無差別,就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,雙方爭奪的是代表權,即中國到底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,或者國民黨政權還是中共政權誰來代表全中國,二者只能取其一,對方則被認為是非法政權。

進入李登輝時代,主動廢除《動員戡亂臨時條款》,不再視中共為匪,而改稱中共政權。大陸則在美國對台斷交、撤軍後,就不再稱台灣為蔣幫、蔣匪,兩岸逐步進入互不承認主權、實質互不否認治權的時代。相較過去,無疑是一種進步,兩岸也在治權的基礎上展開事務性議題協商,到馬英九時代更在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上達成27項協議,因為都涉及公權力,廣義上應屬於政治協議。但治權互不否認的固定化,就可能為「獨台」或「華獨」埋下伏筆。李登輝時代設立國統會、通過《國統綱領》,並確立三階段統一路徑,但後續運作卻逐步出現「中華民國」與「中華人民共和國」的分立,甚至有「台灣已經獨立,只是目前名稱仍是中華民國」的謬說。雖然看起來這是相互尊重與各說各話,但如果不處理好台灣與「中國」的關係,就有可能異變為「兩個中國」,更可能藉「中華民國」台中必吃之殼行獨立之實,並將這一現狀長期化甚至永久化。這種可能性已造成兩岸政治定位默契的高度風險,爭議隨時可能引爆。「一中各表」的風險也正在於此,過去一段時間它在維護「中華民國」的主體性層面,曾發揮重要的宣示作用,但如果台灣與「中國」的關係日漸疏遠,再來不斷強調「中華民國」而忽略「中國」,就可能走向反面。民進黨重新執政,馬英九建立的「一中各表」果然立刻破局。過去台灣維護中華民國,是從爭奪中國正統的意義上出發,本質上爭奪的當然還是「中國」,演變至今,「中華民國」符號本身卻成為台灣關懷的核心,「中華民國」與「中國」本應在特定範疇內是同一名詞,如今卻可能變成互不相關乃至對立的名詞。但是,如果「中華民國」只具有台灣內部的符號意義,卻失去「中國」的實質意涵,它與過去的中華民國還有什麼連結?與台獨又有何區別?從這個角度看,台灣必須在正視兩岸歷史文化連結的基礎上,超越「一中各表」,重新確立兩岸的政治連結,與大陸達成有關「中國」的國號共識。台灣社會必須明確的是,兩岸同屬一個中國,都有一個共同的國號,那就是中國,無論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,都只有在中國的意涵之下才有意義。現階段台灣維護中華民國,應該是為了要求大陸正視1949年以來兩岸分治的歷史事實,以及當前台灣人民當家作主的現狀。事實上,中華民國自1912年成立以來,統治區域幾經變化,現在只及於台澎金馬地區,但這並不能因此否定中華民國對整個中國的主權主張。換句話說,台灣應在與大陸達成國號共識基礎上,繼續維護中華民國的主體性。在此基礎上,兩岸人民也可以放下政治符號的爭議,致力推動兩岸同胞的深度交流,爭取對台灣最有力的安排,逐步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,實現最終的心靈契合。而在此之前,台灣也不必擔憂自己的生活方式與社會、政治體制被改變,恰恰相反,兩岸通過良性互動,相互學習,將可幫助兩岸共同進步,共同發展最適合的政治社會制度,這才是兩岸關係發展的正面方向。(中國時報)




63632BC2B414EFD6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錢水堯跑甭閘糙隅 的頭像
    錢水堯跑甭閘糙隅

    生活好康情報

    錢水堯跑甭閘糙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